新聞網訊(通訊員孫小涵)10月29日至30日,第三屆“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論壇”在武漢大學舉行。四十餘位中法非高校學者分別以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參會發言,暢談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合作實踐。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副校長李斐、唐其柱出席論壇,李斐主持。
竇賢康在開幕辭中指出,疫情期間,武大師生始終戰鬥在病患救治和科技抗疫最前沿,並堅持開展線上教學。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中南醫院的醫療專家們,不僅為中國抗疫鬥爭做出了卓越貢獻,還通過遠程視頻向法國、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醫療專家和政府部門毫無保留地分享了新冠病毒檢測和診治的經驗。最後,他深情地用法語祝願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行穩致遠,碩果累累。
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秦宇主任在現場致辭。法國駐武漢總領事館貴永華總領事以及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塞塔特大區國際合作局負責人兼哈桑一世大學教授瓦利姆先生分別通過視頻致辭表示祝賀。
本屆“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論壇”由Zoom線上會場及各參會高校線下會場組成,分主旨發言和自由交流環節。論壇共吸引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師範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昆明醫科大學等10餘所中國高校以及法國巴黎大學、波爾多蒙田大學、里昂三大、克萊蒙奧弗涅大學、洛林大學、里爾大學等6所高校和非洲塞內加爾謝赫·安塔·迪奧普大學、馬裏巴馬科社會與管理科學大學、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學、埃及本哈大學、貝寧阿波美卡拉維大學等5所高校參與。論壇還下設兩個分論壇,主題分別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等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與應對措施”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醫學人才培養”。
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論壇由我校倡議併發起,旨在以論壇為起點打造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共同體,目前已有30餘所中國、法國及非洲國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該平台。首屆論壇於2017年11月在武漢大學舉行,第二屆論壇於2018年11月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哈桑一世大學舉行。
本屆論壇為期兩天,海內外學者們就合作抗“疫”、探索中非教育合作新模式、新冠疫情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轉型思考、多領域醫學人才培養、臨牀醫學的變革與探索、構建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公共衞生人才培養體系、疫情與國際問題研究等主題,為全球抗疫合作、經濟重啓貢獻專家智慧和學者觀點。
(攝影:金鑫 編輯:陳麗霞)